•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细胞水平看肿瘤

  [复制链接]
4891 10 与爱有别 发表于 2015-2-8 23:03:04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癌细胞为什么很难杀死?它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性使得可以对抗绝大多数治疗手段?! `( P4 r, g4 H' L' ]
6 m, V# F% u* P2 Q% u, L
        (-)形态和性状
$ {: F* `  Q0 H1 A# v' n6 v9 {        培养中癌细胞无光学显微镜下特异形态,大多数肿瘤细胞镜下观察比二倍体细胞清晰,核膜、核仁轮廓明显,核糖体颗粒丰富。电镜观察癌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多而细密,微丝走行不如正常细胞规则,可能与肿瘤细胞具有不定向运动和锚着不依赖性有关。大小形态不一,通常比它的源细胞体积要大,生长速度快,核质比显著高于正常细胞,可达1:1,相当于大脑发达正常的分化细胞核质比仅为1:4-6。核形态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双核或多核现象。核内染色体呈非整倍态(aneuploidy),某些染色体缺失,而有些染色体数目增加。需要牢记的是肿瘤是混合性的,总是有某种无序的进化在发生,这体现在染色体的重排,以及一些单肿瘤细胞中DNA单个碱基的突变等。
3 _, w' O- {: W. Q: z- [1 R% g- x: L& z$ E! T+ A% f  T/ n
        肿瘤形成(oncogenesis)的过程包括始发突变、潜伏、促癌和演进。始发突变是指细胞在致癌物的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是突变发生后如果没有适当的环境不会发展为肿瘤,此阶段称为潜伏期;促癌是指在促癌剂(刺激细胞增长的因子,如激素)作用下开始增殖的过程,促癌因子的作用是可逆的,如果去除,引起扩增的克隆就会消失;是不是需要仔细反省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身体内发生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改变?演进是指肿瘤在生长过程中越来越变得具有侵袭力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这个时候整个机制已经形成,甚至可能已形成一个类似独立器官的组织肿瘤形成往往涉及许多基因的突变,需要十到数十年的时间,因而恶性肿瘤通常属于老年性疾病。。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0条精彩回复,最后回复于 2019-3-2 09:11

与爱有别  大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15-2-8 23: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二)生长增殖% G3 }4 ]4 c+ X! Z2 @0 W- T
        肿瘤细胞在体内具有不受控增殖性,在体外培养中仍如此。正常二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中不加血清不能增殖,是因血清中含有很细胞增殖生长的因子,而癌细胞在低血清中(2%~5%)仍能生长。已证明肿瘤细胞有自泌或内泌性产生促增殖因子能力。正常细胞发生转化后,出现能在低血清培养基中生长的现象,已成为检测细胞恶变的一个指标。在低营养下依然顽强生长,富营养则蓬勃发展,这也是不易盲目进补的道理
+ h3 n: X% P9 D+ U. t        ; |" t" Z0 [1 u$ l/ Q8 j
        癌细胞或培养中发生恶性转化后的单个时,形成集落(克隆)的能力比正常细胞强。另外癌细胞增殖数量增多扩展时,接触抑制消除,细胞能相互重叠向三维空间发展,形成堆积物。细胞周期失控,就像寄生在细胞内的微生物,不受正常生长调控系统的控制,能持续的分裂与增殖。具有迁移性,细胞粘着和连接相关的成分(如ECM、CAM)发生变异或缺失,相关信号通路受阻,细胞失去与细胞间和细胞外基质间的联结,易于从肿瘤上脱落。许多癌细胞具有变形运动能力,并且能产生酶类,使血管基底层和结缔组织穿孔,使它向其它组织迁移
9 c2 ?, x  H9 F% v0 s6 D3 Y
) \" q; X+ r7 Z8 K$ @5 ~9 }        接触抑制丧失,正常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表现为贴壁生长和汇合成单层后停止生长的特点,即接触抑制现象,而肿瘤细胞即使堆积成群,仍然可以生长。这是肿瘤到后期为什么越长越快,越长越大的原因,因为是倍比增殖!4 ^( Z* X) g- m5 v# j+ P7 @

7 `8 S1 m2 T/ s, C# S        定着依赖性丧失,正常真核细胞,除成熟血细胞外,大多须粘附于特定的细胞外基质上才能抑制凋亡而存活,称为定着依赖性。肿瘤细胞失去定着依赖性,可以在琼脂、甲基纤维素等支撑物上生长。同样的细胞,可以转移到不同组织器官中生长8 I' j& c# R: Y, l" O) _

- C; T" X% p7 [$ K        去分化现象,已知肿瘤细胞中表达的胎儿同功酶达20余种。胎儿甲种球蛋白(甲胎蛋白)是胎儿所特有的。但在肝癌细胞中表达,因此可做肝癌早期检定的标志特征。形成干细胞' ?, t; b: x- A$ G% q+ U% g
" I7 F; l! E9 L6 T% d8 G( Q
        对生长因子需要量降低,体外培养的癌细胞对生长因子的需要量显著低于正常细胞,是因为自分泌或其细胞增殖的信号途径不依赖于生长因素。某些固体瘤细胞还能释放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向肿瘤生长,获取大量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再受机体整体调控,开始自我调控8 P5 R/ V$ Y0 D* }# B
  k+ R' E& l1 g; c; R8 i- n, Z
        代谢旺盛,肿瘤组织的DNA和RNA聚合酶活性均高于正常组织,核酸分解过程明显降低,DNA和RNA的含量均明显增高。比正常细胞更快的增殖速度% W, r- n, D  f' J  L# n

+ y4 j6 ~: N0 D/ o        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都增强,但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甚至可夺取正常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结果可使机体处于严重消耗的恶病质(cachexia)状态。开始抢夺营养,造成恶液质" d' o3 Z# g' H# Y4 V9 H5 L4 r7 X
, Y/ t( S: B5 y, @) N
        线粒体功能障碍,即使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也主要是糖酵解途径获取能量。与三个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增加和同工酶谱的改变,以及糖原异生关键酶活性降低有关。
! r* g$ q. u( N4 v8 s4 e+ f
+ T9 q# h! Y8 M" k; ?        可移植性,正常细胞移植到宿主体内后,由于免疫反应而被排斥,多不易存活。但是肿瘤细胞具有可移植性,如人的肿瘤细胞可移植到鼠类体内,形成移植瘤。非常可怕!难以想象!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与爱有别  大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15-2-8 23: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三)永生性
2 C4 H! r3 F' e- F  n2 y( R0 t5 m        永生性也称不死性。在体外培养中表现为细胞可无限传代而不凋亡(Apoptosis)。体外培养中的肿瘤细胞系或细胞株都表现有这种性状,体内肿瘤细胞是否如此尚无直接证明。因恶性肿瘤终将杀死宿主并同归于尽,从而难以证明这一性状的存在。体外肿癌细胞的永生性是否能反证它在体内时同样如此?也尚难肯定。从近年建立细胞系或株的过程说明,如果永生性是体内肿瘤细胞所固有的,肿瘤细胞应易于培养。事实上,多数肿瘤细胞初代培养时并不那么容易。生长增殖并不旺盛;经过纯化成单一化瘤细胞后,也大多增殖若干代后,便出现类似二倍体中的停滞期。为什么5年10年没有肿瘤发生可是很多最后还是发生了转移?很多人做了根治手术后,体内的肿瘤标志物却时有隐高的趋势,必须靠不停的治疗,才能维持短暂的无瘤生存过此阶段后才获得永生性,顺利传代生长下去。从而说明体外肿瘤细胞的永生性有可能是体外培养后获得的。从一些具有永生性而无恶性性的细胞系,如NIH3T3、Rat-1、10T1/2等细胞证明,永生性和恶性(包括浸润性)是两种性状,受不同基因调控,但却有相关性。可能永生性是细胞恶变的阶段。至少在体外是如此。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与爱有别  大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15-2-8 23: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四)异质性
# c+ a! o. F6 `6 O5 i% `: q, R5 g, l        所有肿瘤都是由有增殖能力、遗传性、起源、周期状态等性状不同的细胞组成。异质性构成同一肿瘤内细胞的活力有差别的瘤组织;处于瘤体周边区的细胞获得血液供应多,增殖旺盛,中心区有的细胞衰老退化,有的处于周期阻滞状态,那些呈活跃增殖状态的细胞称干细胞(Stem Cells)、只有这些干细胞才是支持肿瘤生长的成分。大多数肿瘤细胞有遗传学改变,如失去二倍体核型、呈异倍体或多倍体等。肿瘤细胞群常由多个细胞群组成,有干细胞系和数个亚系,并不断进行着适应性演变。
8 A- D8 ?6 R. d2 }/ t1 q, Z5 n8 |1 o7 d. |( ?, s9 R2 Z
        細胞週期通常可劃分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是物質準備和積累階段,分裂期則是細胞增殖的實施過程。整個週期表示為:G1期→S期→G2期→M期    其中分裂間期又常常可以劃分為DNA合成前期(G1,gap 1),DNA合成期(S, synthesis)和DNA合成後期(G2, gap2)。在此期間的任務主要是完成染色質中的DNA複製和相關蛋白質的合成。. A6 X, i$ R4 {5 \
( N! u  l) R/ t) C/ Y0 `
        細胞進入G1期可能出現三種情況,其中暫不繼續增殖,如骨髓幹細胞和處於不利狀態下的癌細胞,但在某些刺激下,這些細胞又可以繼續生長分裂,因此有人把這種非增殖狀態的G1期細胞稱為G0期細胞。以區別處於增殖狀態的G1期細胞。
- m7 G: M- Y+ f( K& S' `
: A: f' x# x$ x& b        而分裂期通常分作分裂前期(Prophase)、前中期(Prometaphase)、中期(Metaphase)、後期(Anaphase)和末期(Telophase)5個階段,在此期間進行細胞物質的平均分配並形成兩個新的細胞。1 ^  h( F/ h0 w; H3 |

) Z0 Z* U2 w0 p: H+ k3 q6 w        很多化疗药物是作用于特别的周期,所以要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的做。那么吃靶向药也是如此,吃下的一段时间的药,只不过是杀死了一部分周期的细胞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与爱有别  大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15-2-8 23: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五)其它
' Z+ X) @% z1 n0 G/ X* P) k        肿瘤细胞在体外不易生长的原因可能由于:①依赖性:肿瘤细胞虽有较强克隆生长力,但仍有一定的群体性或与其它细胞相依存关系。一是肿瘤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依存,二是肿瘤细胞与基质成纤维细胞的依赖。体外分散培养和排除成纤维细胞后也会同时消除或减弱这些依存关系,可能影响癌细胞增殖生长的活性;②肿瘤细胞的自泌也会因分散培养而被稀释,达不到肿瘤生长的需求,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力;③并非所有肿瘤细胞都有强的生长活力和长的Life Span,只有干细胞才有强的增殖生长能力,但这些细胞数量很少;④离体培养肿瘤细胞可能需求与体内相似的特殊生存条件。
, f, p8 ^/ ?- f1 k9 q  }9 B' v0 y$ ~" u9 Z8 @. Q4 F0 m+ g
        众所周知,长期传代细胞系染色体核型常是不稳定的。另外也可能发生如基因突变、基因易位或缺失等变化。其结果可能导致细胞产生生物学性状上的变动。以近年建成的各种肿瘤细胞系为例,都已传代少则几十,多则百代以上后,才确认建成了细胞系。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细胞从初代到建成时的性状仍是一致的。已如前述,癌细胞在培养中并非能很顺利地传下去,凡已长期传代的细胞系,都已获得不死性。当前尚未完全确证所有癌细胞都具有不死性;因此尚难肯定在长期培养中的癌细胞的生物学性状与体内时仍完全相同(包括不死性)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与爱有别  大学三年级 发表于 2015-2-8 23: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肿瘤形成的外因
) R0 n% ^' |  X- [+ p" q0 o& @# g$ D! A: x0 |- X  U
人类肿瘤约80%是由于与外界致癌物质接触而引起的,根据致癌物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化学、生物和物理致癌物三大类。根据它们在致癌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启动剂、促进剂、完全致癌物。4 e/ X1 Z. f/ ?2 M, R! x8 S

8 ^. F, M' O8 z# P启动剂是指某些化学、物理或生物因子,它们可以直接改变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成分或结构,一般一次接触即可完成,其作用似无明确的阈剂量,启动剂引起的细胞改变一般是不可逆的。
: I" R0 B* m: S2 @& r3 N  W7 g
. n' s; d; w' H2 r2 s促进剂本身不能诱发肿瘤,只有在启动剂作用后再以促进剂反复作用,方可促使肿瘤发生。
例如用启动剂二甲基苯并蒽(dimethytenzanthracene,DMBA)涂抹动物皮肤并不致癌,但是几周后再涂抹巴豆油,则引起皮肤癌,巴豆油中的有效成分是佛波醇酯,能模仿二酰基甘油(DAG)信号,激活蛋白激酶C。促癌物的种类很多,如某些激素、药物等。有的促癌物只对诱发某种肿瘤起促进作用,而对另一种肿瘤的发生不起作用,例如糖精可促进膀胱癌的发生,但对诱发肝癌不起促进作用;苯巴比妥促进肝癌的发生,但不促进膀胱癌的发生。
4 ^+ n( H0 P' E3 ~* h8 B) W/ j
, Z' f+ C2 ]- B1 j+ m' v% o; C8 z有些致癌物的作用很强,兼具启动和促进作用,单独作用即可致癌。称为完全致癌物。如多环芳香烃、芳香胺、亚硝胺、致癌病毒等。
4 _$ P; H3 i) p5 f9 z6 ~) |3 C7 ^1 N, b! b, g
(一)化学致癌物
, s7 U7 L) }0 }2 T; ~3 @
7 B8 g0 m4 X+ K. K按化学结构可分为:①亚硝胺类,这是一类致癌性较强,能引起动物多种癌症的化学致癌物质。在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能引起消化系统、肾脏等多种器官的肿瘤;②多环芳香烃类,这类致癌物以苯并芘为代表,将它涂抹在动物皮肤上,可引起皮肤癌,皮下注射则可诱发肉瘤。这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沥青、汽车废气、煤烟、香烟及熏制食品中;③芳香胺类,如乙萘胺、联苯胺、4-氨基联苯等,可诱发泌尿系统的癌症;④烷化剂类,如芥子气、环磷酰胺等,可引起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⑤氨基偶氮类,如用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即奶油黄,可将人工奶油染成黄色的染料)掺入饲料中长期喂养大白鼠,可引起肝癌;⑥碱基类似物,如5-溴尿嘧啶、5-氟尿嘧啶、2-氨基腺嘌呤等,由于其结构与正常的碱基相似,进入细胞能替代正常的碱基参入到DNA链中而干扰DNA复制合成;⑦氯乙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塑料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大鼠长期吸入氯乙烯气体后,可诱发肺、皮肤及骨等处的肿瘤。通过塑料工厂工人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氯乙烯能引起肝血管肉瘤,潜伏期一般在15年以上;⑧某些金属,如铬、镍、砷等也可致癌。
  V! A5 j* D" q% c1 f
2 T. j; H& `2 y0 k化学致癌物引起人体肿瘤的作用机制很复杂。少数致癌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以直接诱发肿瘤,这种物质称为直接致癌物。大多数化学致癌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体内代谢活化或生物转化,成为具有致癌活性的最终致癌物,才能引起肿瘤发生,这种物质称为间接致癌物。在体内参与此类化合物代谢的主要为P450酶系。' o  s' {7 V& W
, W+ K& w) m1 ]( K. L
最终致癌物通常为亲电分子,可与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中的亲核基团发生作用,引起碱基颠换、缺失,DNA交联、断裂,染色体畸变等。化学致癌物还可抑制甲基化酶,引起细胞中胞嘧啶的甲基化水平降低,还有可能激活某些癌基因,使细胞癌变。6 Z( H/ h' O2 K+ c6 R

# O' u6 J+ S2 @1 F直接或间接导致DNA发生突变的致癌物称为基因毒性致癌物(genotoxiccarcinogen),上述提到的化学致癌物均属于此类。但是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膜癌的致癌物是有激素活性的甾体类化合物,它们并不损伤基因,但能促进细胞分裂,称为非基因毒性致癌物(non-genotoxiccarcinogen),如雌二醇可引起卵巢癌和乳腺癌。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致癌物都是诱变剂,当然也并非所有的诱变剂都是致癌的,譬如某也碱基类似物能引起微生物变异,但不引起实验动物的癌症。
: Z5 e- Z" t& J* G  f7 X, ^" w+ S6 \9 g9 q$ p
(二)生物性致癌因素
1 ^: A  A5 \3 G& m4 F+ R
7 X- _# W; s5 J) ~3 [' f2 d, _/ M生物性致癌因素包括病毒(图16-10)、细菌、霉菌等。其中以病毒与人体肿瘤的关系最为重要,研究也最深入。
4 [) C; U1 f) y4 e# q! X6 ?4 v* C: v* V2 o
1.肿瘤病毒:
" {# z; A! _& V5 Q5 ^0 D: l& X& G5 e* }9 m/ W
与人类肿瘤发生关系密切的有四类病毒:①逆转录病毒(如T细胞淋巴瘤病毒,HTLV-I)、②乙型肝炎病毒(HBV)、③乳头状瘤病毒(HPV)和④Epstein-Bars病毒(EBV),后三类都是DNA病毒。
+ ^5 X% W( P) v5 L; Q0 P: h$ }2 Q8 X" F. w: A
逆转录病毒:引起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ATLV)和爱滋病病毒(HIV)等病毒都属于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感染机体后,病毒的遗传信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成为细胞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受到正常细胞的调节控制,病毒处于静止状态,但受到化学致癌物、射线辐射等因素的作用后,可能被激活病毒表达而在体内诱发肿瘤。
5 V; u" G0 D% }3 J, n7 z$ W
% `5 }0 g2 v" u; M3 n乙型肝炎病毒:人肝癌细胞DNA中发现有HBV病毒的碱基序列。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中,见到HBV病毒DNA整合到细胞DNA中。HBV整合到细胞DNA中,能使细胞DNA发生缺失、插入、转位、突变或易位等改变。1 o* k2 G( t- v! i
) C# S6 x$ w" B2 o
乳头状瘤病毒: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有50余种亚型,与生殖道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与口腔、咽、喉、气管等处的乳头状瘤和皮肤疣等良性病变有关。在宫颈癌细胞中病毒DNA序列已经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宫颈癌的发生与原癌基因c-ras和c-myc的变异有关。/ {! P& |4 L) B! ~( `
$ p' O  p' Z7 z) i
EB病毒: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疱疹病毒,与儿童的Burkitt淋巴瘤和成人的鼻咽癌发生有关。
9 t3 j' g2 k2 I2 |$ \9 @
& O3 L( Z9 l8 C. O* ?2.霉菌与肿瘤发生" q* T$ q* i+ M% d! L

9 |( m  f+ ?, l8 F( w目前已知有数十种霉菌毒素对动物有致癌性。但除黄曲霉毒素(aflatoxin)外,对其它的研究都较少。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污染的食品中,尤以霉变的花生、玉米及谷类含量最多。黄曲霉毒素有许多种,是一类杂环化合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可引起人和啮齿类、鱼类、鸟类等多种动物的肝癌。" O0 \; A0 I1 ]$ i( `
3 {4 `% W1 B0 J
(三)物理因素
. l; Q+ k7 I0 `% |* o( O. A" O) r) Z
2 h& S/ w6 n# }. d- l0 u9 T7 M1.电离辐射
* H; c0 {- E8 A. v" z/ \/ d
2 k; W1 I+ `* X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体各部位发生肿瘤,但据估计在所有肿瘤的总病例数中只占2%~3%左右。居里夫人的去世,日本原子弹爆炸后引起白血病的发病率增高,都是著名的例子。: O4 P: q* P, {
- `# V: G. V- {
辐射可引起染色体、DNA的突变,或激活潜伏的致癌病毒。放射线引起的肿瘤有:白血病、乳腺癌、甲状腺肿瘤、肺癌、骨肿瘤、皮肤癌、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1 ?6 G' a9 u+ p$ `$ q. \( Y
5 L" a1 d) w+ z- d% c2.紫外线3 n3 K9 ?/ ~/ @1 D- Y

8 e2 _9 I8 [" N' q! ^% I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细胞DNA断裂、交联和染色体畸变,紫外线还可抑制皮肤的免疫功能,使突变细胞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这些都有利于皮肤癌和基底细胞癌的发生。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大气层的臭氧减少,出现地球臭氧空洞,地表紫外线的辐照强度将急剧增高,其诱发人体皮肤癌的潜在危险性将大为增加。据估计,大气臭氧减少1%,皮肤癌就要增加2-6%。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王二家的小朋友  小学六年级 发表于 2015-2-17 04:59: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浦东新区
学习了,很详细!
a_chaoge  小学五年级 发表于 2015-6-2 09: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宁波
珍爱生命,且行且珍惜。
abcdef123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6-4-1 16: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保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fmft  初中一年级 发表于 2016-11-6 23: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海淀
学习了,谢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