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基础知识] 一人患肠息肉,直系亲属肠癌风险增加43%

[复制链接]
7149 0 西瓜籽 发表于 2023-6-6 10:07:47 |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来自: 天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西瓜籽 于 2023-6-7 14:33 编辑
: g! }5 g5 O2 C: Z0 O* `0 k2 n4 y1 w6 l& 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胃肠疾病,而排除胃肠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就是胃肠镜!但一提到做肠镜,很多人就想象到一根又粗又长的管子从肛门伸进肠子里乱捣的情形,从内心表示拒绝,认为这项检查既麻烦有痛苦。
0 q9 h1 y! }( t! `5 d
1.jpg
: r5 ~5 `7 V3 r9 p6 s0 M6 ~2 @, F9 p
一人有肠息肉亲属患肠癌风险高

0 E  }8 h; ]' D7 G( |( ~  i
5 i( u& f4 p& |% K; h$ u6 ^3 Z
: i. K/ S' R1 s7 ]4 R
虽然咱们国家最新临床指南推荐无结直肠癌(CRC)家族史的一般风险人群从40岁开始接受CRC筛查;并建议有CRC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起始筛查年龄应当比一级亲属 (父母或亲兄弟姐妹,以下简称亲属)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10年(最晚40岁)。
  U# W+ o  u+ j" }. k
, P% C5 ~/ G% m5 A
但是,近期 美国哈佛大学和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这可能还不够。研究人员发现,结直肠息肉(以下简称息肉)家族史对CRC也有非常重要的预警作用,其价值不亚于CRC家族史。
' F0 I" m7 T5 W6 L' h
2.jpg

3 `* o" ]  A5 ~* E' j) Y2 ?
这是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研究人员从瑞典全民胃肠道组织病理学队列ESPRESSO中筛选出1965~2017年期间被诊断出结直肠癌的患者,并在一般人群中为每位患者最多匹配5个对照,共纳入病例68060例,对照333753例。
1 h) K, I8 |( }  V' v
研究发现,有息肉家族史或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比没有这些家族史的人更易罹患结直肠癌,而且患息肉或结直肠癌的亲属越多、亲属确诊息肉或结直肠癌时越年轻,其自身患结直肠癌特别是早发型结直肠癌(确诊年龄<50岁)的风险越高。

7 p5 R+ y. q6 S. N4 `7 M. [8 f. z
3.jpg
9 T2 c4 W9 L6 [
(来源:奇点网)
* `# a; v( D; a+ G4 `* L4 l- d, r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没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这样明确的危险因素,只要有1位亲属患息肉,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就会比没有息肉家族史的人高43%;如果有≥2位亲属患息肉,结直肠癌风险会进一步升高(79%)。+ x; d, s. `, h2 M# F
有数据显示,90%左右的肠癌都来自于肠息肉病变。% A; _( P. k7 J" w) ?
大肠息肉可分五类,也就是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几率是比较大的,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息肉,10年内癌变几率约40%  b8 l' C0 @" `! L& d. S5 u) n
肠息肉为何会“传”给家人0 o  q  X' S) g. @4 A4 m2 @" Q
/ H" H! V4 e+ C. Z4 F  R
几乎所有的消化道肿瘤,都存在家族聚集性,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C$ |9 `" {+ t4 e# I
01
家族遗传
遗传因素是导致肠息肉出现家族聚集的首要原因,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有肠息肉病史,或父母是肠息肉高发人群,其子女出现肠息肉的概率就会增加很多,所以一个家族中很可能不止一个人将来会患肠息肉。8 c; [7 z$ ^* @
4.jpg

7 o) H( {7 A( O, |
02
相同的饮食习惯
一家人一起用餐,每天吃的东西都一样,如果家庭中有不良饮食习惯,全家患肠息肉甚至肠癌的几率都会升高。
0 }2 V0 x5 a% C4 Y$ R6 O$ B$ y$ F& B
03
生活方式相互影响
炎症是导致肠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不良生活方式会让身体产生炎症反应,比如长期压力过大、焦虑紧张、熬夜、饮食不规律等。

) B/ W5 v+ _' n4 P
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方式很容易相互影响,长期受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家人们很容易患上相同的疾病。

& P4 B4 ]  @* b( Z6 T. F
04
幽门螺杆菌传染
这虽然不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也会诱发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因为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肠道内分泌异常,刺激肠道黏膜增生,不仅促使息肉形成,还增加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风险。

0 Y  c0 d, h  P& q! o5 z/ d" C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共同进餐传染,如果家庭饮食卫生做得不够好,一人感染,其他人也很容易被传染。

/ t3 a7 ]/ A+ `* T, |
5.jpg

! `8 e2 t$ V4 z8 J, B7 W4 m* l7 v
05
易诱发息肉的慢性病在家族聚集
' k3 h( I) s$ ~' M, ~, }. i
糖尿病与肠息肉也有着密切关系。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逐渐造成周围神经损害及皮肤黏膜防御屏障减弱等,容易引起感染,且感染后炎症不易消退,致使糖尿病患者患肠道炎症的概率比较大,进而引发肠息肉。
/ J# H( \9 b4 t7 ]9 e; [. n
糖尿病本身就有较强的家族聚集性,如果患者患病多年且不加注意,一家之中多人患肠息肉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k6 e# P- g& m. u/ t
肠镜,切断息肉癌变机会% |2 k" A" @8 N3 j# I& ~
) U6 F7 H% {1 u2 T7 b8 U/ ~6 n9 m5 {
通俗地说,息肉是长在肠管里面的“肉疙瘩”。由于没什么感觉,所以很难察觉自己肠道内长了息肉。部分具有危险的息肉可慢慢长大,最终发展成为结直肠癌。
' Z5 J' b) N2 K  |5 @: @- b( w
6.jpg
: V# R: U6 A- I) ~5 H* D9 U9 n
肠镜检查中,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摘除这些潜伏在身体内的“炸弹”,完全切断息肉癌变之路。肠镜对早期结直肠病变的筛查和治疗,大大降低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 A% }( C6 O# x) K
! `1 O$ U% F. p3 n- T  L
哪些人最应该做肠镜?
4 z) t% ?# I4 _+ l5 W8 A
原则上,年龄在40~74岁的居民都属于结直肠癌的筛查人群。即使没有明显不适或异常,也建议50岁以上者去做一次肠镜;如家里有患肠癌的亲属,最好40岁甚至35岁就开始筛查。根据结果决定后续检查频率,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缩短肠镜筛查时间,高危人群每年应做一次。
8 J6 H3 ]* R# t6 J& D; H8 P  M/ v4 y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即为肠癌高危人群:
  •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 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 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 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便秘(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慢性腹泻(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等。2 d3 w- ]2 X) c, n

    # W' J; _/ I3 l
# X( J" s" g" V1 H' X6 E- Y
预防肠息肉很简单,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生活要规律。具有肠癌前期病变的患者,要及时治疗,尤其是肠癌的高风险人群,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 m% G. R& ^' \" s/ o6 R* w
本文参考资料:
①生命时报:《肠息肉会“传染”!一人患肠息肉,直系亲属肠癌风险增43%……》
②奇点网:《柳叶刀:一次肠镜检查就可以降低肠癌风险17年?!》
③三九健康网:80%的大肠癌由肠息肉转变而来
④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43(1): 16-38.

  h7 \8 O0 R; w) [* A  V请添加小助手微信拉您进入防癌早筛群yagw_help23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