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按摩可以疏通淋巴排毒?脖子上忽然摸到的小突起,不会是淋巴癌吧?淋巴结肿大,是不是肿瘤发生了转移?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为什么要小心淋巴水肿?
) K! \# T# H. Y/ K; ] : K8 u# p: `0 h* U
这些问题都提到了同一个词:淋巴。但理疗馆口中的、检测报告上写的和患者心中想的,真的是同一个“淋巴”概念吗? ; k+ H: p" K' Q5 S! W h
概念:淋巴的名字来自于拉丁文lymph,是淋巴系统的统称,包括淋巴液(淋巴细胞)、淋巴管、淋巴结,以及其他淋巴器官(脾、胸腺、扁桃腺)。淋巴系统遍布人体各处,负责维持体液平衡、输送营养物质以及重要的免疫功能。 - {# X' e9 o# S% f: a
3 j! K4 _7 q6 j- e: R5 M9 L当有人摸着你的脖子,说“你淋巴好明显呀,肯定堵塞了,需要按摩排毒呀!”的时候,要么这个人被忽悠过,要么就是想忽悠你。
! b3 {. j9 Y6 N; [0 `3 _ H: _- u9 y所谓的“淋巴明显”,如果指的是淋巴结肿大,那非常不建议按摩。当人体出现炎症等刺激反应时,淋巴结大量输出淋巴细胞执行免疫功能,因此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现象。
) y/ ~0 {. X; g9 t2 }1 L b当炎症治愈、刺激消除,淋巴结大小自然恢复正常。所以,淋巴结肿大更像是人体防线的“前哨”之一,是在提示可能存在的免疫异常。这个时候把前哨解决掉,还美其名曰“排毒”,实在是目光短浅。
# A4 Q1 l+ J( O4 A非专业人士贸然对淋巴下手,只可能有害而无利。健康的淋巴系统也就罢了,已经发炎的淋巴结可能在揉按的刺激下更严重,耽误病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最可怕的是如果淋巴结附近潜藏有恶性肿瘤,被挤压后扩散、转移,后果不堪设想。 9 {" a: h# h0 r9 e* {8 e3 i3 j
而淋巴循环不畅时,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是水肿而非淋巴结肿大。其中最普遍的轻微下肢水肿,更需要的是多运动、少跷二郎腿等生活习惯的改变,按摩只是治标不治本。
- |! H5 ~# J- C0 E- a不过,也有一类人是切实需要专业的淋巴按摩的,比如出现淋巴水肿的肿瘤患者。
9 h9 U' k7 A! m* O0 {% {. l" [. N0 j+ d: t; u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液不能正常回流所造成的疾病,肢体水肿、皮肤改变、组织纤维化甚至感染、致残。
2 q. R6 m# b5 `# V1 \. {淋巴水肿在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膀胱癌、前列腺癌、阴茎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中都有可能作为并发症出现,其中最常见于乳腺癌患者人群,在淋巴清扫术后发病率达到40%。 # l, Y! ^+ V! c& l* A& v' `! Y
由于妇科肿瘤淋巴结转移率高,切除淋巴结的手术成为重要的治疗方式。乳腺癌通常为手术侧上肢水肿,而盆腔癌多为下肢水肿,这跟手术和放疗的部分密切相关。此外,肿瘤本身的生长也有可能挤占淋巴管,影响淋巴回流,造成淋巴水肿。 X5 }3 i' P9 H. L3 w0 g3 M5 j5 A
手术、放疗、肿瘤本身都是淋巴水肿的成因,任何类型的肿瘤都有可能出现淋巴水肿。
& Y, K) n- Y. }! t6 {; c8 I淋巴水肿目前很难治愈,提前预防、积极护理是最好的应对策略。其中淋巴按摩就是综合消肿治疗的一部分,当然,是在医生评估后,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8 [! i# a+ @/ R- x: j! Z
, Y8 v' Z6 ~/ a( c6 Q6 b: ^
淋巴结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儿童相对更明显突出,常能在耳后、头颈等处找到小疙瘩,而健康的成年人也完全有可能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摸到触感平滑柔软的浅表淋巴结,是非常正常的组织结构。 , C" v% C E# G! Q
不过,如果发现淋巴结较之前明显突出、变硬或者疼痛,出现了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这就是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需要留意。 - W7 u+ A4 g3 K1 c% n
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炎症、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原发淋巴瘤和淋巴出现转移。定期自查自检淋巴结,可以尽早发现“前哨”的警示。 3 p; A& [/ n7 y9 Z) t
三指并拢,用指腹平放在皮肤上,滑动触摸,可以轻度按压,但不要用力掐拧、挤压。( G# f9 D+ }# } i
0 @, R# j# J+ U3 c- U重点检查颌下、耳周、锁骨、腹股沟(大腿根部)、腘窝(膝弯)处,尤其是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常是存在恶性肿瘤的信号。 5 C R K# J7 x( @' h
有炎症时的淋巴结常伴随红肿热痛,按压疼痛格外明显。而恶性肿大的淋巴结往往无痛,即使按压也不会有感觉,较为隐蔽。
5 Z, m$ U* w- Q# X' W正常情况下,不同部位的淋巴结有大有小,多为长条形,但一般短径不超过1cm。短径大于1cm即为淋巴结肿大。肿大超过2cm恶性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且往往伴随着形状改变(长径与短径之比减小)。 3 q& I1 ~/ S6 [% d5 `$ f
炎性淋巴结肿大质地柔软,结核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质地稍硬。如果是非常坚硬的肿大,多半是肿瘤转移淋巴结。 # e4 h/ W5 n6 w) S8 J, H
肿瘤的特点是容易与周围组织融合在一起界限模糊,轮廓不清,而且用手指推会发现难以推动;良性肿大则界限分明,可以很清楚地摸出圆润的形状,在皮下可以稍稍滑动。
# E9 J ?, J3 e自检只是初步判断,比如耳后的淋巴结本来就偏硬,手指判断淋巴结的大小也很粗略,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表现。
: S) K' n! W# c" G" c9 b当出现淋巴结在一两周内迅速增大且不消退、多个淋巴结成团聚集肿大、出现在重点部位(腋窝、锁骨上、腹沟股),并伴随全身乏力、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发热,持久盗汗,皮肤瘙痒等症状时,应该考虑恶性肿瘤或转移的可能。 ; ?! U% H; l5 |" p- G& e0 N4 ^
通过血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B超、CT、MRI,必要时需要PET-CT)、病理活检,作为诊断依据。 ' n9 C, h1 X! q0 |+ C- J
/ V6 w. h6 e* E9 Z! X' z/ U
对于淋巴,我们要知道的就是它是一道重要的免疫防线,无需按摩的“帮助”,而是要有规律的自检。 ) w% K. n6 k1 O+ H" c
肿瘤患者要提高对淋巴水肿并发症的警惕,同时注意观察淋巴结发出的“信号”。对于高危癌种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淋巴结。
4 j& t9 i& g* y |